?我和汉军先生结识于改革开放伊始。因其妻是返城青年,故我们既是一个县城的邻居,又是贫贱之交。年来月往,我们无话不谈,上到天文地理,下到人情世故。尤喜谈文学,每谈至此,他总是情绪激昂,引经据典,滔滔不绝,山野村话,头头是道。此情此景,令我挥之不去,记忆犹新。
时经商办企业的浪潮席卷全国,不少能人智者跃跃欲试。汉军先生志在千里,很想在商海中学班超“西域封侯”,他带领一帮泥腿子农工转战新疆伊犁,一干就是二十多年。后从伊犁移居兰州,现定居成都。
此时汉军先生已年近七旬,再不须为“稻粱谋”了。满腹经纶的他经过一番心志沉淀后,青年时的立志,文学创作的梦想又不时地在脑海中翻滚。思考再三,决定抛弃“拜金主义”,“重操旧业”,旨在诗海词河中掀起几朵灿烂的浪花。由于有几十年人生磨炼和社会生活的积累,以及各种知识的沉淀,加之他拼命三郎般的刻苦精神,短短几年内就写出了几百首文情并茂的格律诗词。
随着我俩的微信开通,汉军先生每完成一诗一词都发我先睹为快。长年累月,我从中看到了他在诗词创作道路上的成长和进步。同时也发现诗文创作中的不足,于是坦诚相告,他虚心好学,知错必改,不遗余力。自此诗风大进。律诗、绝句是盛唐的国学,不但要精通“比兴”,还要讲平仄、对仗。特别是“起、承、转、合”,“修辞推敲”大有技巧,更兼意境要新,意向要藏。汉军先生的律诗、绝句大多都做到了这点。且有不少佳句情景交融,虚实相生,令人百读不厌。我于是以手加额,为他的诗作和才华点赞。
癸卯年春末,汉军先生携爱妻不远万里到我家做客,并带来特殊礼物:一本他写的诗词手稿《磨杵集》,谦逊地请我作序。我望着面前这位被生活和意志磨炼得无比坚强的汉子,瞄着那叠厚厚的诗稿,心想:这是他用心血写成的对生活热爱、对人民热爱、对祖国热爱的结晶。
“磨杵”者,坚忍的象征。汉军先生将自己的诗词集起名《磨杵集》,文如其人,意在告诉世人,铁杵磨针难度虽大,但对一个意志坚定者还是能做到的。不信,你看一看《磨杵集》就能知道:写诗的人就是集子中的诗,集子中的诗就是写诗的人。诚然,由于历史的原因,汉军先生儿时早辍,青壮打拼,直到耆年才奋发攻诗,其诗词的功底还待提升。本集中的诗稿与当今诗界高手名家的作品相比也还有一定的差距,但这种拼搏的精神和这份执着的情怀是可圈可点值得我们推崇的。
文坛游侠淡泊
二○二三年五月二十五日
于湖南五尖山国家森林公园淡园